一周年!
“通识教育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6月30日,校长马宏伟在通识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道。一年前,学校启动了通识教育改革。回溯这一年的改革之路,回望一项项改革之举,下面让莞小工和大家一起感受通识教育在东莞理工学院生根发芽。
扫描二维码,回顾莞工人的通识教育之旅
通识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
✦
✦ 顶层设计
从2014年起,学校便针对通识教育布局谋划,经过不断完善后,在2021年将此项改革项目落地:出台改革方案,确定莞工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成立第一届通识教育委员会,由校长马宏伟任委员会主任;成立通识教育中心,任命7位模块建设组长,35位课程单元负责人。
✦ 能力导向
学校通识教育创新性地打造以学生能力为分类逻辑的教育体系,提炼出七大核心能力:道德影响力、审美鉴赏力、协作领导力、认识理解力、应用行动力、高阶创造力、沟通表达力。
此外,学校还推出6门具有学科交叉、能力复合的课程,其中面对大一新生的三大导引学年累计选课班次234次,选课人数8055人次,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能力导向课程模块
▲▲▲学生对导引课的评价
✦ 模块迭代
完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通过梳理设计,形成了必修课程+限选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面授课程+网络课程)+实践活动的迭代式教学体系。
▲▲▲迭代图
✦ 知行合一
课堂外,通识教育中心开展了常规性品牌活动:求是读书计划、通识教育大讲堂和校级金牌活动——“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和五月诗会。许燕转强调,活动设计的总体宗旨有三:一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可视化发展;二是倡导人人、时时、处处的通识理念;三是推广新媒介环境下的通识普及模式。
点击图片回顾首届“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
点击图片回顾首期“五月诗会”
✦ 五育并举
学校通识教育积极配合推进专业教育、德智体美劳教育、工程教育建设,立体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劳育方面,出台校级方案并在全校遴选劳动教育示范学院、示范团队和示范活动。在美育和体育方面,分别在2022年6月制定校级改革方案,同月,两项校级美育案例在省厅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 增值评价
为了监测、保证通识改革成果,学校于2021年12月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通识能力测评团队,举办了系列学生通识能力增值测评培训,并在2021年度学校质量工程项目中增设通识教育测评项目,首批共立项3个项目,围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审美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英语能力等开展研究。
通识教育七大模块建设
经过一年建设,七大核心能力模块负责人对课程管理、教学团队、成果培育等方面进行分享:
“道德影响力”负责人郭奕鹏教授表示要以导引课为主轴,组建文理交叉的教学团队,达到一个立项于教材,服务于学生,提高学术综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目标。
“审美鉴赏力”负责人宋秋敏教授认为模块内要做好课程资源统筹,完善课程模块建档制度,构建必修+选修,理论+鉴赏+实践的立体化美育课程体系。
“协作领导力”负责人刘川教授建议学校建设一批通识课师资队伍,加强通识课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人才和师资保障。
“认知理解力”负责人徐钦桂教授重点分享了模块内课程的调研经验和师资组建工作。
“应用行动力”负责人谢敏教授提出建立一体五翼的行动力模块,打造具有东莞理工特色的通识应用行动力优质课程。
“高阶创造力”负责人郭建文教授表示争取开展高阶创造力模块的教学测量研究,开展高阶创造力模块的教学测量工作。
“沟通表达力”张放副教授聚焦本模块的语言能力运用,提出重点培育学生的交际应用力、探索洞察力、文化兼容力、协作共情力和亲和论辩力这五大能力。
✦
✦
校长明确方向
马宏伟对学校通识教育改革年度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强调高校的建设水平往往由通识教育的开展程度决定,他表示学校通识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效果喜人。
马宏伟对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校师生要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明确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二是通识教育改革要聚焦学生真实需求,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三是注重成果产出。第一打造培育更多一流课程,补齐学校短板;第二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类示范教材,提高学校在同类型院校中的影响力;第三深度优化通识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复杂社会的综合能力。
✦
✦
回首过往,学校通识教育改革工作已迈下扎实的第一步。未来,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通识教育品质,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位莞工学子,进而推动学校加快建设成为一流本科院校。
✦
✦
文字来源丨学校教务处
一审丨向远馨 二审丨蔡耀蔚 终审丨叶妙娴